英国作家笛福笔下的那个具有顽强毅力和斗志的名叫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这不仅仅因为鲁滨逊一生浪迹漂泊,四处冒险,还在于他战胜了人类最大的敌人—孤独。
作家笛福通过笔下人物鲁滨逊向世人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能战胜孤独,是一种长期的心理修炼与性格磨砺,是旷日持久的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鲁滨逊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挑战自然的勇气及自力更生的斗志,更有他无论如何不放弃自己的信念,也正是这种信念,让他满怀希望,最终战胜了心灵的孤独。
人类与生俱来,不仅有一种习惯于战胜他人的优越感,还有一份看似不可磨灭的孤独。当我们身处白天时,心中的孤独感便会销声匿迹;而到了夜晚,当月光照在床上时,一股孤独感便会油然而生。
其实,人人都会遇到孤独,都会受到来自孤独的恐惧感的折磨。只不过大部分人只是陶醉于那种打败别人的优越感,却对无孔不入的孤独无可奈何。
孤独,本来是人生中的一种体验,产生孤独的原因基于个人的某种态度。孤独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年龄、婚姻状况等限制的。有些人只与自己的伴侣分开几个小时,就会感到孤独;有些人与对方分开几个月或数年,也从来不会张皇失措。可见,孤独并不局限月一定的规则,让我们可以断定某人在某种状态下就会感到孤独。这也表明了,孤独似乎无孔不入,世上不会有人在一生中不会感到孤独。
就是这样一份毫无规则可言却又无孔不入的孤独感,打得某些人措手不及,他们害怕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独处一室,只要没人理、没人陪就会感到恐惧。简单地说,孤独是一种心理问题,而严重的孤独感就会产生“孤独恐惧症”
孤独恐惧症的发生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同时也与个体的素质、个性有关。瑞士精神科专家迈克尔·克斯菲尔德称,孤独恐惧症的病因并不单一。一般而言,天生的性格脆弱,遇事就容易紧张,而且经常显得很神经质的人,更容易患上孤独恐惧症。另一方面,不能正确认识人际关系,总觉得亲密无间才是对的,没有意识到独处也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状态的人也容易患上孤独恐惧症。有研究者称,现代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这种病症。但无论出于那一种因素,究其病根,主要是他们的危机感。所以我们应该要相信他人和自己,找到生活的意义,扩大交际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