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心理发展认识了客观或主观的事物,我们把这种认识过程的能力叫做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随着我们的年龄发展的,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0-20岁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心理运动特点主要是婴儿只能通过自身的运动及与动作相联系的感知来认识外部世界。没有表像和言语,所以儿童只能认识在眼前的物体,这个阶段叫做感觉运动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以及和自己经常接近的人,能用自己的微笑来表示友好,用自己的哭泣或者是简单的言语来表示自己的需求和心理需要。
第二阶段是在2-6岁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心理运动特点是在这个阶段儿童产生了象征性的功能,儿童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的表征—表征与语言来进行思维。
“客体永存”,也叫“客体永久性”,就是指儿童开始认识到一个事物即使不在眼前,仍然存在于某个地方,这种认识叫做“客体永存性”。这意味着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存在不依赖于自己对事物的动作和感知觉。这个阶段的心理运动我们叫做前运算时期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不具备从他人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泛灵论,即儿童认为一切的事物都和自己一样有着感情,意愿和想法,因此在进行判断时,儿童往往表现出主观性、拟人化的特点;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受事物的现象所左右。
这一阶段的思维是一种象征性思维,他一方面使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对动物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使儿童的思维局限于现象的世界,从而缺乏逻辑性。第三阶段是在6-12岁的时候,这个阶段的儿童,认识事物的时候已经和上两个阶段显著不同了,这个时期他们已经认识到一个事物的认识特征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变化的,他们的量也永远不发生变化。
当他们获得了这些观点的选择能力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摆脱自己的观点,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同时,也获得了对事物的类属关系与序列关系的认识。
第四阶段就是形式运算的阶段,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