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每一刻,都值得珍重。
我们都生活的自己的世界之中,即便是上帝,也是按照我们的样子塑造的。当来访者走入到我们的咨询室,我们对于来访者,对于咨询历程也有很多自己的设想。可是,来访者不会按照我们的假设去做。他不会按照我们的设想去得病,不会按照我们的设想去改善,在那个狭小的两人空间中,重重的严格设置下,我们能给予到来访者的,却是极大的自由空间。有限的空间,才有无限的自由。这也是咨询设置的重要意义所在。就像是婴儿只有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才肆无忌惮的哭与笑。可以一旦把我们放逐在浩茫的宇宙中,我们看似有更多自由的空间,实际却是失去了自我。
咨询师与来访者,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他们却需要共同努力去解决一个问题。两个不同世界的人,需要达成这个共识(咨访关系)。咨询师充满了自己的假设,毕竟学了这么多;来访者充满了担忧(究竟咨询师能不能帮我解决问题)。
再多的理论学习,在来访者面前也是无用的。因为对于来访者,他需要的是帮助他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学习某个知识。在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有需要转化的空间。比如,我们认为建立咨询关系非常重要,可以如何去建立呢?什么样的咨访关系才是合适的呢?而这一切,都需要在实践练习中,去锻炼自己的能力。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这远远不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身入局,在具体的咨询实践练习中,方可培养具体能力。
一小段的正念练习之后,咨询师们安静了下来。本来想安排观看咨询录像,有咨询师提议直接模拟演练。然后现场开始了十分钟的模拟练习。
来访者从一开始座椅的调整,就开始有自己情绪;到最后情绪慢慢累积,再到来访者自己情感慢慢的深入。咨询师稳稳的坐在那里,内心泛起波澜。十分钟戛然而止,咨询师一句咔。
这句咔,咨询师坦言 是对于来访者的步步紧逼,自己无处可逃。
面对这样一个真实模拟,组织者担心之处,在于模拟的咨询师,就像是被晾在的场上,会被各种指导,甚至批判。因为都是新手咨询师,拎不清哪是自己的分析,哪是客观的描述。确实也出现,周围咨询师将自己的分析,盲加在模拟的咨询师身上,这对于模拟的咨询师自然是一种无端的指责。以后的方向,一定要是客观的描述,分析都是咨询师自己的。
与督导不同的是,本次练习主要着重于在场每一位咨询师的技能练习。从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反移情,到对来访者甚至整个咨询过程的觉察,包括表情,动作,眼神等,从每个细节当中去捕捉信息。
参与咨询师的反馈:
1、昨晚在若水心理工作室参加了一次心理咨询技能训练。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对训练的流程和意图都不了解,导致学习过程中有些不太适应,不知所措,情绪有点激动虽然训练过程中,我的角色不是咨询师也不是来访者,而是一名旁观者,却好像对咨询师产生了严重的移情,十分钟的角色扮演很短暂,我的心情却很焦躁。后来细思原因,大概一是由于自己之前是纸上谈兵,想象居多,并没有实际接触来访者;二是没有做好对来访者充分抱持的准备;三是引发了自己之前有一次接触来访者的挫败与焦虑,在本次练习中出现移情没有控制住。后来通过和各位老师交流与训练,逐渐明白了自己的误区所在。总体来说,本次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对我们新手咨询师来说,提供了一次现场观察咨询师和来访者表现的机会,并且能一起深入探讨,难能可贵。各位老师尤其是咨询师和来访者的表现也很棒。扮演咨询师的老师,非常有勇气,将自己置于一个被评判的“危险”境地,供我们观察与分析,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技巧和抱持的咨询师范例,很好的示范,也很不容易。下次再参加训练时,要提高自己的包容性和抱持力,注意观察咨询过程中的细节,逐渐积累锻炼 ,会有很好的收获。最后非常感谢祝老师提供这样一个很好实用的训练课题和机会,也感谢各位老师的细心解答与指正,共同进步。
2、首先这种形式很真实,很震撼很有效,通过咨询师技能为练习,可以从三个角度,咨询师,来访者,还有观察者的角度,来反馈咨询中存在的问题,能切实有效的提升咨询师的技能,我作为一个观察者,感受最深的是,必须全身心的调动起自己的观察能力,密切注意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发生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了虽然能够知道和看到一些问题,但是要做到你所知道和看到的,真的是太难,比如,你要承接来访者的情绪,跟他一起,来面对,给他指出思路和方法。同时作为咨询师,要怎么听?怎么说?怎么让自己的东西少一些,给来访者的空间大一些。我觉得,经过这种形式的练习,每个咨询师都会找到自己内心的答案。希望祝老师以后还会组织,这种形式真的很棒。
3、作为咨询师体验了一把来访者,更能感受到来访者的情绪。
等等
心理咨询是在理论支撑下的技能实践。技能的练习技巧,无他,唯有刻意精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心理咨询技能微练习继续进行中,继续招募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