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报复心理,就是指当人们受到强烈刺激后,所产生的某种与对方行为抗拒的“以牙还牙”的反应心理。
报复心理是有某种积极意义的。它可以变成个人或者群体进步的动力,促使自己由弱小变得强大。但无论如何,报复心理是具有破坏性的,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是心胸狭隘、道德修养差的一种表现。报复心理不仅会给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伤害”,而且也有害于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报复心理的人,容易误解别人的意思,对别人怀有一种戒备和防范心理,很难与人相处。有时候报复了别人,自己的良心也会不安,甚至自责自惩。报复心强的人,自我意识卑劣、行为极端、瞧不起别人,也不愿和别人交往,因此也就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实,报复心理是自卑心理的极端表现。有报复心理的人,为了维持心理平衡,在无法从行动上去实现某种欲望时,便从心理上自我发泄,诅咒社会对自己的不公平,对比自己地位高的或者曾经给自己带来不幸的人怀有一种惩治的心理,有时甚至采取诽谤、侮辱、侵犯人权、违法乱纪等不正当手段。严重情况下,会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甚至对社会都深怀敌意。
应该学会宽容、感动与关爱。世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有阳光就会有阴影,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不要仇视他人,试着去发现优点,试着从小事你学会感动,你就会发现别人没有那么可恶,社会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昏暗。学会关爱他人,你必然会受到爱的回报。学会宽容他人,你也善待了自己。
认识报复心理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在实施报复后,在短暂的快意之后,到头来是“众叛亲离”,还要整天担心受到报复;被报复这虽然得到了大家的同情和帮助,但所受的伤害始终是一个心理阴影。所以说,报复行为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没有胜利者。报复心理是要不得的,它会让你的内心越来越狭隘,身心疲惫。
学会换位思考。生活中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是在所难免,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回避,也不能“以暴抑暴”。学会换位思考,就可以尽量的减少矛盾的产生,减少报复心理的折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