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临近一次重要的考试之前,在你第一次和某位重要人物会面之前,在你的老板大发脾气的时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种疾病的时候,你可能都会感到焦虑不安。
焦虑是指人们对于所处的不良环境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反应。由于有焦虑的产生,迫使人们萌生出逃避或摆脱这种不良环境的主观意愿,故在一定程度上,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任何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体会。在正常情况下,人们针对所接触的环境或是事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隋着处境的改善,产生的症状会慢慢消失,情绪趋于稳定,这就不能算并病。只有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小的挫折便会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的人来说才算病。在临床上,我们把由于很轻松的原因所引发的,以比较严重焦虑为中心的一组症状称为“焦虑症”。按照现代心理学的划分,焦虑症属于中度心理不健康的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患有焦虑症的人数不断上升。
轻度焦虑的消除,主要是依靠个人。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其次要树立起消除焦虑心理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时,心理上产生的新的体验有可能驱逐和取代焦虑心理,这是一种人们常用的方法。
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古人云:“事能知足心常惬。”老年人对自己的一生所走过的道路要有满足感,对退休后的生活要有适应感。不要老是追悔过去,埋怨自己当初这也不该,那也不该。理智的老人不注意自己过去的脚印,而注意开拓现实的道路。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要心宽,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不要企图让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主观思维轨道,那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极易诱发焦虑,怨恨、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其三是要注意“制怒”,不要轻易发脾气。
要学会自我催眠。焦虑症患者大多有睡眠障碍,很难入睡或突然从梦中惊醒,此时你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催眠。如:可以数数,或用手举书本阅读等,促使自己入睡。
有些神经性焦虑是由于患者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原因。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