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阅读
回避不如面对
2014-12-11    青岛若水心里咨询有限公司

      佛家中有出世与入世之说。所谓出世,即指远离人世,戒断人伦常情,方可修得正果;而入世则指普度众生。古往今来,许多人为了解脱痛苦,遁入了空门,成为心如枯木死灰或孤傲冷僻的隐居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那些遁迹荒野、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居者们很可能属于回避型人格的。在现代社会中,隐居者已经很难找到一块清净的乐土,于是他们往往关闭自己的心灵,不与他人做亲密的接触,惟求自安。值得注意的是,渴望一种有意义的孤独与暂时的回避入世并非一种病态,相反,真正具有回避型人格的人并不敢深入到自己心灵的内部去,他们的回避带有强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智性等特点。回避型人格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

 

    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被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于痛苦,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而被人讥笑讽刺,因而,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在处理一般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也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决心,却又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多安分守己,从不做那些冒险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外,很少去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精力不足。这些人在单位里面一般都“被领导人视为积极肯干、工作认真的好职员”,因此,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可是当领导委以重任时,他们都想方设法的推辞,从不接受过多的社会工作。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行为退缩性与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行为退缩性不同:前者并不安于或欣赏自己的孤独,不与人来往并非出自于自己的心愿,他们行为的退缩源于心理自卑。想与人来往,有怕被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而不敢亲近。
 
    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玉山路隆基花园1号楼2单元602   电话 0532-86946938  邮箱 1726015325@qq.com  鲁ICP备:140170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