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社会,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每天都在承受着各种压力,有的人为了逃避压力,消除对压力的恐惧,于是换城市,换工作,但是压力是无法逃避的,并且压力还会随着一个人责任的增加而增加。
在实际生活中,对压力这个词,不同的人看法也是不一致的。医生可能从生理机能的角度解释,管理学家可能从机制竞争的角度来解释,而普通的非专业人员可能会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如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精神压力等。不管怎样解释,对于每个人,压力都是客观存在的。
人生中的压力无可避免,如果不能很好的协调压力,你就会被压力所钳制,从而陷入深深的忧虑和恐惧中。这是因为压力会让人们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某种生活方式、某个人或者某件事,于是心里就产生了恐惧感。
畏惧压力,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对自己缺乏自信。这样的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会因为压力而产生恐惧。如果他们遇到更大的压力的时候,就会感觉像遇到魔鬼一样浑身发抖。
但是,不同的压力会根据不同的人产生出不同的表现,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轻易的发现,并非所有压力都是坏事。所以,对于压力,我们无需有过多的恐惧。压力研究鼻祖汉斯·赛叶医生将压力分成了有害的不良压力和有益的良性压力。不良压力使人感到无助、灰心、失望,而且它还能引起身体和心理上的损害;良性压力能够给人以成功感或振奋感,使人愉快并能有效地帮助人们生活。
因此,压力虽如影随形,但并不是无法克服。我们对压力产生恐惧,但是并不代表对它毫无办法。只要鼓起勇气,敢于直面人生中的压力,那么恐惧自然就会无所遁形。
压力面前自我拯救才是克服恐惧的关键。然而,很多时候,在充满压力的情况下,我们会不自觉的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比如,当别人询问你时,你可能一下子脸涨得通红,而胡乱答应了一些你本来不想做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没有办法做到自我控制,让自己变得更加镇定的话,那就要陷入恐惧情绪当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