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阅读
催眠之声伴随你
1970-01-01    青岛若水心里咨询有限公司
<p> 催眠之声伴随你<br />                         ——米尔顿?艾瑞克森 </p> <p> 目录<br />  <br /> 推荐序——让自己变得更好  王辅天       02<br /> 由潜意识中撷取新生命力  王悟师         03<br /> 催眠是无所下在的  徐明                 04    <br /> 前言                                   05<br /> 第一章  改变潜意识心智                 06<br /> 第二章  个人励志故事                   13<br /> 第三章  信任你的潜意识                 17<br /> 第四章  间接暗示法                     23<br /> 第五章  克服习以为常的极限             31 </p> <p> 第六章  重新建构                       45<br /> 第七章  以经验为师                     51<br /> 第八章  主导你的生命                   52<br /> 第九章  留住纯真的眼晴                 56<br /> 第十章  用心观察;留意特意性           57<br /> 第十一章  治疗精神疾病                 62<br /> 第十二章  操纵与着眼未来               66<br /> 第十三章  教导价值与自律               75<br /> 附录                                   81<br />    <br />   </p> <p> 作者简介<br /> 米尔顿?艾瑞克森<br />     精神科医师艾瑞克森,是美国百年来催眠治疗领域的泰斗,破称为当代勗具影响力的催眠治疗师,也是运用催眠.快速处理心理问题的翘楚。<br />     十七岁时艾瑞克森曾罹患小儿麻痺症,一度严重至头部以下皆无法动弹,却因病而发展出绝佳的观察与沟通天赋.洞悉人性及人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富幽默感与赤子之心的他,后来投注全副精力在催眠谘商,“说故事”是他的专长、也是他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採取的主要模式,在他具启发性的故事中,常巧妙穿插一些鲜为人知的医学、心理学及人类学珍闻,巧妙的引导当事人改变意识,导正偏差的行为。<br />     现今广泛应用在心理治疗上,且效果恢宏的神经语言程式学(NLP),其两位创始人约翰?葛踹德与理查?班德勒即昔私淑了美国当代四位沟通及治疗大师,米尔顿?艾踹克森即是其中备受推崇的一位,因此在NLP临床应用上.常可见到艾瑞克森的贯用手法。<br /> 史德奈?罗森(Sidney rosen)<br />     罗森医师是举世闻名的艾踹克森催眠治疗法的老师,也是著名心理治疗师.纽约艾瑞克森心理治疗医催眠学会的创始人,目前担任名誉董事长<br /> 译者简介<br /> 萧德兰<br />     师大英语系毕业,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大学谘商心理学硕主  曾于加州成人与儿童辅导中心担任心理谘商员.现任职于美国天王教证商中心,主要从事婚姻与家庭的心理谘商。 </p> <p> 书评<br /> 「艾瑞克森教育故事的绝佳范本,这些故事不仅妙趣横生,读者更能发现:它们都足以独特而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现教育的功能。」<br />     ——华盛顿家族治疗协会董事  杰.哈利《Jay haley》<br /> 「这是l本最具可读性的书籍,富含个人的记忆与罗森博上的看法,这些故事提供了间接的建议,让人了解如何超越固有的限制,将负面的经验重新塑造成正面的经验,并且发掘其中的价值。可说是结合了趣味性的读物以及个人的心理洞见,效果绝佳。」<br />     ——洛杉玑时报<br /> 「对于每一个愿意从本身的工作中有所学习、有所採纳的临床医师而言,本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这本书帮助我们分享了艾瑞克森令人叹为观止的洞察力。」<br />     ——美国心理分析杂志<br /> 「当代的智慧珠玑,米尔顿.艾瑞克森是个说故事的天才,用简易、有效的故事手法治疗并且实现人类的精神。」<br /> ——洛杉矶容格学院  俄尼斯特.罗西博士(Ernst Rossi ph.D.) </p> <p> <br /> 推荐序——<br /> 让自己变得更好<br /> 王辅夫<br />  <br />     近几年来催眠术在台湾已经引起了极大的好奇;自从马汀带着他那套戏法出现在电视上以来,就有许多人来找我,他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像是:「催眠如何能使一个长大的成人,在一大堆观众面前的舞台上表现得像是一个孩子?」、 「催眠术能让我和前世的我联繫吗?」或「催眠术有实际的用处吗?」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我向各位介绍催眠术的训练研习会,一定会有很多人回应,但如果我问班上有多少人听过米尔顿.艾瑞克森,只会有少数人举手。我常常得告诉我的学生,催眠术又兴起而在助人的专业领域中被用作一种心理治疗的工具:王要是因为这位着名的美国精神科医师和催眠治疗师付出了穷其一生的努力。<br /> 基于这个缘故,我十分高兴有人翻译《催眠之声伴随你》这本书,本书可读性极高,可以引领你认识这个人及其工作。其中收纳了他的故事,以按照主题谨慎的编排而呈现给不同层面的读者。它们可能只是一些短而动人的故事,但的确能够使每一个人享受在其中。读者可以不按次序地随取一篇来读,可以从中间开始而在起头处结束。以这种方式,读者可以认识艾瑞克森是一个单纯、坦率的人,有着纯朴的智慧,具备着耐心愿意去了解一个只是生长在农场裡的人——事实上,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或者你也可以有系统地来读本书,跟随编辑史德奈.罗森医师,用一种不同的眼光来了解艾瑞克森——这一位用不可置信的洞悉力来看人性的天才先锋;为了对倾听者产生具有说服力的影响,他精准的衡量每一个字。或者,你也可以依随所指示的副标题——设计成以一种间接和谨慎的方式来启发倾听者的一系列故事,端视个人内在智慧的倾向,自由地接受或拒绝其中潜藏的信息。 </p> <p> 故事像一面镜子<br />     每个人都喜爱好故事,好故事能够吸引人、娱乐人,并且能提供一面镜子,使我们更清楚地看见在人生中人和事件的意义。远在人类尚未学会写和读之前,就已经学会了说故事!那些铭刻着不同部族传统及社会意义与价值的故事。藉着一再转述这些同样的故事,这些便保留下来传承给后代。事实上,我们对故事的喜爱已经成为人类经验中极重要的部分,以致于即使现代化的科技已经要求我们要有合理化的沟通,也不能使我们放弃对故事的兴趣。电影工业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是基于它能满足这种兴趣。艾瑞克森也了解这一点,并且使之成为他此一独特手法中的精髓。<br />     本书中所陈述的故事,都是依据艾瑞克森个人及临床的经验,他可能讲的是一个有某种问题的当事人,以及他帮助此人改变和克服难题的方式,或者他也会诉说他自己的故事——也许是来自他早年的经验,他以此方法恰当地描述他所要表达的重点。举例来说,在他的「学会站立」的故事中,运用他惊人的敏锐观察力观察了他还是个婴儿的小妹,他看见她努力的要站起来,要跨出她的第一步,他指出了要达成个人的改变时,决心和高度动机的必要性(在这个特别的故事中,更有意思的是,显示出艾瑞克森自己在十七岁时初次罹患小儿麻痺症时,如何在病床上发展出他那非凡的觐察力——见证了他不被此终身疾病断绝其前途的决心)。还有,在得自他临床经睑的「走路健身妙方」的故事中,艾瑞克森展现出他重建的技术——引领一位退休的警察体认到他不必受困于环境,而要立意以一种全新和更有建树性的方式来利用相同的环境,因而使得这位警察培养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br /> 在这些教导的故事中,真正吸引人的是它们的新鲜性。艾瑞克森以不同的方法医治他的当事人,他也承认每一个人的独特性,针对每一个当事人的特殊需要给与个别订製的建议。当然,他也有概括的原则和手法,就像上面所说的,其中有些构成了章节的标题和类别,编辑在这些标题和类别下收纳了不同的故事,整本书充满了独特的创意,我认为这对于从事助人专业的我们是一个真正的挑战。艾瑞克森似乎将每一个桉子都当成是他的第一个,脱去了所有的理论观念,并且极为精妙,这在他的其他的书籍中也表露无遗。他坚持避免让理论或心理概念横阻在他和受助者之间,他全然地与当事人同在;有一点极其重要,那就是要当事人认同他是一个成功的心理治疗医师,就只能用这种方法。<br />     除了让我们对艾瑞克森这个人有一些认识之外,本书也提供了他在工作上的一些奇妙的范例,可以用来作为治疗的疗程,精确地说,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在治疗中複述,做为一种比喻,以帮助当事人了解重点,摘要出浮现的问题,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许多当事人会觉得很难接受治疗师直接指出事实或提出的建言,总认为这些治疗师要求太高,也都具有威胁性,相反的,故事或比喻是一种圆融的说话方式,更能够被接受,且其中的意思可以有若干种解释,当事人可以自由地决定哪一种意思在当时是比较有帮助或是比较适当的。<br />     对于尝试治疗的人来说,治疗似乎也有着固有的矛盾,因为他们想要改变,同时却又想要逃避改变,因为改变总是有风险,也具有威胁性。当事人自然都会有内心的挣扎。早期的家庭治疗医师维琴尼。萨提尔《viginia Satir》建立了一种说法:「很奇怪,人们宁可选择熟悉而不要舒适。」她贴切地指出每个人都会抗拒改变所带来的风险,即使改变能够使我们脱离因为紧抓住过去的处理生活的方式而造成的痛苦。比喻是一种特殊的方法,使我们能够注意或触及我们防卫习惯的背后因素,能看清我们用来担当改变和发展的方式。本书中的故事和比喻一样容易了解,它们也在治疗上有着显着的用处。<br /> 信任无意识<br />     也许现在是适当的时候,然而在此也要提醒读者,艾瑞克森希望我们发挥创意。很难想像他竟然建议心理治疗师只要不知不觉地重複本书中的故事,相反的,如果能将他的精神放在我们心中,从这些故事中学习,然后为我们自己再重新创造它们,这样人们所获得的将更多,这绝对就是本章「信任无意识」的中心思想。<br /> 至于本书的内容如何与催眠术及催眠治疗发生关连,在此必须澄清的是,艾瑞克森是第一个也是最先的催眠治疗师;较不为人所知的是,催眠术——他这种独特的治疗工具,其内容是广泛自由的,也可以自由使用。催眠术本身并不会产生治疗上的变化,应该认为它能提供一种帮助人的方法,尤其是对一个抗拒的当事人,能够放松有防卫习惯的意识心智,使人有更新和更具建树性的思想方式和行为。然而还有许多种工具和技术能够产生个人的改变,而治疗性的比喻只是其中之一,它很容易融合在催眠程序中,提供一个能够据以发展并深人催眠状态的焦点。艾瑞克森擅长将睡眠状态和好故事编织在一起,下列的故事就是他的天赋的一个明证。<br />     史蒂芬.吉利根博士(Stcphen  Gil1igan》是这位大师杰出的学生之一,身为一个穷困的大学生,这位了不起的治疗师将他放到一个受照护者的团体中,完全免费地给与他们长期的训练,这就是他的慷慨宽大之处。对于他们所学到的,他惟一的要求就是「传承下去」(paoS it on)。我心想,如果艾瑞克森得知他这些单纯的故事已经在台湾的书架上找到出路,他是否会稍感惊讶。一传承下去」!<br /> 王辅天神父 </p> <p> .天王教新竹社服中心谘商师,N L P、家族治疗讲师,催眠团体带领者<br />   </p> <p> 推荐序——<br /> 由潜意识中撷取新生命力<br /> 王悟师<br />   <br />    百年来科技文明快速发展,由于对物质世界投注太多关注,导致人类大部分的精神活动,侷促在表浅的意识层面上,相较之下对潜意识这个深邃广阔的意识深海,却忽视不见少有认识。潜意识对我们的影响广泛,遍及了思想、情绪、行为以及身体状况。潜意识潜藏着过去经验累积的病态信息,是造成大多数人生命局限而苦痛的主因。但潜意识亦隐含着庞大有力的生命潜能,亟待人们去探索发掘,以开扩生命的视野和格局。<br />     催眠现象简言之为一种脱离表浅意识状态而潜入深藏意识的精神活动,也是探索并处理潜意识的重要方法。古今有经验的催眠治疗师及利用自我催眠去探索潜意识心灵真相的修行者,都曾惊讶的发现,潜意识中有那麽深厚的病态信息,但也潜藏着丰富的潜能,一些探索者更直指神性、佛性亦潜藏在人类的潜意识最深处,等待人们去探索发掘。<br />     对潜意识的探索与处理,其目标可宽广如佛陀的境界,也可只局限在处理个人的一些病态症状。就一位精神科医师的工作而言,快速改变个桉病态的思想、行为,将之做正向的转换,以解除病人的痛苦,是其临床工作的目标。<br />     艾瑞克森是位精神科医师,美国百年来催眠治疗领域的泰斗,他是利用催眠快速处理心灵问题的翘楚。他杰出的治疗成效,来自对人类潜意识的深度了解,和对个桉病态问题敏锐的直觉洞察力,他独特的治疗方式,曾在美国精神医学界与心理学界引起很多的讨论,一些催眠的教科书裡都还另关章节来讨论他的治疗方法,甚至有人认为这些令人惊异的疗效,是因为他具有特异的知心术所致,也显示被治疗者和其他的治疗师对他的肯定与赞赏。<br />     这本《催眠之声伴随你》收录了数十篇艾瑞克森多年来对求诊者及求教的学生所述的故事,记录其对个桉敏锐直觉而创造出来的策略治疗。艾瑞克森精于催眠治疗,临床上大约只有百分之十的个桉使用正统的催眠诱导技巧,但是在艾瑞克森的谈话中往往能巧妙的融入一些技巧,使个桉进入某种程度的催眠状态,来处理他们的身心问题,并快速的解决他们的痛苦,这是其会谈及教育故事之奥妙处。书中多数的故事和桉例后,有史德奈.罗森医师的解说,让读者对艾瑞克森的思路有更清楚的了解。本书中第一章也有其他学者对艾瑞克森特殊的治疗模式及其教育故事的一些解析讨论,这些简要的观点也值得参考。<br />     心理治疗的相关工作者,仔细。印尝每个故事,除讚叹其处理个桉的巧妙外,工作中对类似的个桉,可适当的参酌引用,并能触类旁通增进对治疗心灵问题的能力。而一般读者,也能在此书精采的例子中,看到潜意识心理症结如何束缚人的思想、晴绪、行为,也可见艾瑞克森如何逐步化解这些束缚,解除个桉痛苦,不仅增广对人类心理问题的了解,并可一窥催眠治疗的奥妙。<br />     个人以为本书若能引发读者了解人类心灵的兴趣,进一步希望藉着探索潜意识来开扩生命的视野,提升灵性层次,撷取新的生命力,则此书就不只是具引玉之效而已。生命潜能出版社译作很多催眠相关书籍,对我国读者了解催眠及开拓生命潜能颇多助益,我很乐意为此书写序介绍,它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br /> 王悟师 </p> <p> .卫生署玉里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台大医院精神部兼任主治医师<br />   </p> <p> <br /> 推荐序——<br /> 催眠是无所不在的 </p> <p> 催眠一字的由来<br />  <br />     一八四一~~~~一八四六年间,英国一位外科医师布雷德.詹姆士(Braid JamcS),研究动物本能在治疗上之应用,发现了这种治疗心因性疾病所产生的神奇效果(动物自癒能力),非医药领域所能及,所以他把这种现象取名为Hy pn。S(英文:Hypn。Sis》,经过中文翻译为什麽翻译成催眠,已不可考。<br />     HypnoS,是古希腊第三代的神:王管快乐与自在之神,也代表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睡眠,所以HypnoS也称为睡神,这又是众人对催眠的误解原因之一,认为催眠等于是睡眠,其实催眠和睡眠除了脑波类似之外(相同机构相反作用》,根本风马牛不相于。<br />     催眠现象的产生是讯息单位的超载。在日常生活当中,讯息单位是无所不在的,讯息单位的来源可以分为:语言、非语言以及接收者的心理三大类。语言的一句话,非语言的一个眼神、一个声音、一个碰触、一首歌、一种气味甚至于天气、时间的变化都会引发催眠现象。<br /> 环境中的讯息单位只要被当事人接收与脑子的已知连结就会产生所谓的催眠现象,从出生到现在存入脑子的已知资料库,无论是正面或负面的已知,其实才是讯息单位最大的来源,直接影响当事人的行为(接收者的心理)。 </p> <p> 催眠治疗师也可以称为再教育工作者<br />     催眠师不是医生,所以催眠治疗不是医疗,催眠师不使用任何侵入性药品或仪器,因为每一个人的脑子和身体本身就是一家最大、最好的製药工厂,由催眠师的引导使当事人的精神放松、肌肉放松,脱离现实产生的愉快讯息符号给脑子,启动自己伟大的製药工厂,这些自身排放的荷尔蒙、生长激素等等,可以调适一切生理、增强免疫系统,而且是没有副作用的。<br />     由催眠师产生的催眠现象,完全在催眠师控制的范围之内,催眠师针对当事人症状背后的原因进行疏通、理解或修正,去除没有价值的错误想法,以正面积极的模式取代,使当事人脱离焦虑、沮丧的痛苦,转换成一个快乐与自在的想法。<br />     依当事人的症状情况判断,如有必要情绪发洩,催眠师也会引导当事人做适当的发洩,甚至于让当事人产生一个类似梦境,在梦境裡发洩(年龄回溯或前世疗法之应用》,这都是催眠治疗的一种技巧应用。<br />     如果适当的称呼催眠师:应该以再教育工作者形容比较恰当。<br />     学习是条永无止尽的路,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到临终的那一刻仍然在学习当中,因为死亡的过程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项崭新的学习经验,更何况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果故步自封、自以为是而终止了学习,那就是浪费了自己的脑袋,是一生中最遗憾的事了。<br />     本书对治疗个桉所使用的各种潜移默化的建议,帮助了当事人去除各种错误想法所带来的症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学习经验,值得与读者们共同参考。<br /> 徐明<br /> 催眠研究推广工作者<br /> 徐明催眠研究推广工作室网站,网址如下:<br /> <a href="http://www.hmi.com.tw">http://www.hmi.com.tw</a><br /> <a href="http://www.hypnosis.com.tw">http://www.hypnosis.com.tw</a> </p> <p> <br /> 前言 </p> <p>  <br />     谘商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的教育故事(他对求诊的个桉以及慕名远道而来的追随者所讲述的故事》非但匠心独具而且引人人胜,堪称说服艺术的绝佳例证。有人认为这些故事精采美妙,仅典藏在精神医学的领域中未免可惜。虽说目的在于治疗,伹本质却隶属更广大的领域:即以马克.吐温为代表人物的美国式机智与幽默。<br />     初识艾瑞克森的彪炳功蹟,是一九六三年我开始在加州帕罗阿图市的心理研究学会担任编务工作时。当时我与杰.哈雷正携手合作编辑《家族治疗策略》(techniques of family therapy)一书哈雷曾录下他与艾瑞克森长达数小时的对谈过程。共事过程中哈雷接二连三地告诉我有关艾瑞森的故事,我往往听得出神,不知不觉掉入彷若被催眠的恍惚状态。此番际遇是我进入家族治疗启蒙经验,对我影响甚钜。事隔十八年后,我竟受邀在此替史德奈.罗森(SidnCy R0scn》所编纂的艾瑞克森教育故事集作序,心中感受远非「荣幸」两字所能尽述。<br />     艾瑞克森的奇特风格是介于治疗者、诗人以及科学家之间,因而很难精确地将其贡献予以定位。一些研讨会的记录虽然精采,却失之简略。文字既难以捕捉艾瑞克森在强调重点时所作的停顿、微笑,以及洞察一切的眼神,又无法传达他那深具支配力量的声音与腔调。简言之,艾瑞克森自嘲暗讽的道行实非笔墨所能形容。<br />     本书编辑罗森却充分克服了此一难题,我实在不知道他是怎麽办到的。艾瑞克森会选择身为门生、同事、朋友的罗森编辑此书,有其眼光独到之处。艾瑞克森的直觉向来正确无误。罗森竟有办法引领读者进入艾瑞克森的真妙天地,写作功力下得下令人折服。记得曾观赏过一场水底的表演节目,观众坐在地下圆形剧场中隔着玻璃窗观看演出。由于水流清澈透明,游近玻璃窗的鱼群好似在空中滑翔一般。<br /> 精采的个人秀<br />     阅读此书让人产生与观赏水底秀类似的体验。也许因为罗森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相关资料,我们才能轻鬆汲取箇中精髓。第二早开宗明义即是艾瑞克森向罗森述及潜意识的本质。一如艾瑞克森善于将回忆、个人传记、光怪陆离的想法,或是下平常的事件穿插在他的故事中,罗森也在评论内交织了许多他与艾瑞克森私下接触的经验、个人针对某些特殊故事的相关联想,以及他在治疗工作中具体运用这些故事的方式。此外,他也不断就故事内容牵涉的各项技巧提出概略的解说。罗森的评论堪称穿梭在故事之间的重要讯息。<br />     罗森彷如与艾瑞克森同步以口语进行描述。他的风格友善平实,并且相当直接。下论刻意与否,罗森中立持平的评论,足以凸显艾瑞克森故事本身的光辉与色彩。就整体而言,罗森对每一则故事都知之甚详,他的评论有功效。<br />     我以本书第三章的部分内容为例,具体说明罗森的评论如何在故事间穿针引线。文中提及艾瑞克森在偶然机会中必须临时上台演说的小插曲,但他表示并不需要有所准备,因为他对自己多年来累积的知识与经验深具信心。罗森非但在文后再次强调信任个人潜意识的主题,并且立即附上另一则简短小品:[一场轻柔细雪]。字裡行间寥寥数语,却令人难以忘怀,它是有关儿时记忆以及何时埋下记忆种子的描述。在这则小品文之后,罗森又先后呈现另两则主题相同的故事。后者正是艾瑞克森直到四岁仍不开口说话的事蹟。艾瑞克森的母亲对那些颇不以为然的人说道:「等时候到了,他自然会开始说话。」罗森在之后再度插入简短的附带说明,表示这故事十分适用于正在学习如何进入催眠状态的求助者。<br />     接下来的故事更是精采绝伦,称之为「搔刷猪背」的故事。一度凭藉兜售书籍赚取大学学费的年轻艾瑞克森,曾向一位脾气又臭又硬的老农推销手边的丛书。老农起初完全不感兴趣,只希望艾瑞克森别防碍他工作。当老农忙着喂食猪群时,艾瑞克森则下经意地从地上捡起一对木瓦,开始顺手搔刷猪背。老农因此一改初衷,答应向艾瑞克森承购书籍,并且表达对艾瑞克森的欣赏:「原来你知道如何搔刷猪背。」<br />     罗森随即对故事展开评论,并提及他初次听此故事时,正当他问及艾瑞克森为何会选他替《催眠疗法》作序之际。当艾瑞克森详加解释何以对罗森委以重任之后,又意有所指地加了句:「我喜欢你搔刷猪背的方式。」<br />     以上片段足以令我们一窥全书的炫丽风貌,其间每一则故事均有如收藏家所珍视的宝贝,充满着各种回忆——罗森则毫无保留地与读者分享,这些故事对他个人以及专业方面的下同意义。如果我也是一介敏于观察的老农,必定毫下迟疑地购买此书。史德奈.罗森确实知道该如何搔刷猪背。<br />     ——黎恩.霍夫曼(Lynn:Hoffman)<br /> 亚克曼家族治疗协会<br />   </p> <p> <br /> 正     文 </p> <p>     且请你选择一段往日时光——当你还是个稚龄孩子的时候,我的声音将会如影随形般地与你同在。我的声音将会幻化成你的父母、邻居、朋友、同学、玩伴以及你的老师。我要你发现你自己正坐在学校教室内,而这个坐在教室内的小孩正在为某件事情感到雀跃不已。那是一件发生在许久以前的事、一件已被遗忘的尘年往事。<br />                                         ——米尔顿.艾瑞克森<br />     某人想要在他私人的大型电脑中(而非人类的本性中》寻找有关心智的答桉。他询问那台心爱的电脑:「你估量自己有能力如人类般进行思考吗?」机器,立刻开始分析内在运作习性。最后:它将将答桉列印在一张纸上——诚如这类机器的一贯作为。等待答桉的主人迫不及待上前查看结果,只见纸上工整排列着一行铅字:这令我记起了一个故事。<br />          ——桂格瑞.贝特森(Gregory bateson)<br />        《心智与天性》(nind and nature) </p> <p> 第一章 改变潜意识心智<br />    <br />   「你尚未觉悟到自己绝大部分的生活深受潜意识的掌控。」当艾瑞克森对我说这句话时,我的反应与那些稍后听我传达相同讯息的求诊个桉如出一辙。我当时以为艾瑞克森式的生活取决于早已定型的潜意识,我所能施力的空间充其量只是对潜意识的既定模式进行了解而已,后来我才明白潜意识内容未必无法加以改变。我们每日的生活经历非但足以变更意识层面,属于潜意识的领域也将深受影响。如果读到一些深具启发性的文章,我的潜意识必定立刻有所改变。如果我与某位重要人物(对我而言意义重大的人士》会面,潜意识也会随之产生变化。事实上,任何心理治疗的正面价值在于当事人深层的改变!!多半来自他与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人相遇所产生的结果。<br />     我认为当心理治疗师着力的焦点,在于影响求诊个桉的潜意识心理模式(包括其价值观与行事法则》时,势必较容易促成对方有效而恆久的改变。艾瑞克森十分认可此一观点。他在晚年甚至发展出一套藉以达成具体目标的有效方式——他的教学研讨会。<br />     最后一次与艾瑞克森会晤时,他曾向我解释何以会发展这种独树一格的治疗模式。<br />     「我往往得在单一个桉身上花下大把时间,而我情愿转而教育众多人士该如何思考、如何应付难题。无数来信曾指出:「你彻底改变了我对求诊个桉的方式。」如今,我拥有为数甚多的个桉,但我会见他们的时间却相当有限。换言之,我现在的个桉远较先前为多,伹我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却远较从前短少。」<br />     我问道:「这是因为??????」<br />     他回答:「他们来此聆听故事,然后回家改变作为,如此而已。」<br />     显而易见的,「来此昤听故事」并不单纯,其问蕴含着各种期待与多重层次的沟通。举例来说,每位有机会与艾瑞克森会晤的人,总会经验到不同层次的催眠状态。带着正面期待,我们往往会在催眠状态中开放地迎接艾瑞克森经由故事传递的讯息与影响力。他认为如果听众竟「遗忘」了某个故事(对故事情节有健忘反应),这故事的功效可能更为深远。<br />     至于「讲故事」过程中,艾瑞克森毫无异议地遵循着古老的传统方式。远自太古以来,故事一直是传衍文化价值、伦理与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裹上糖衣的良药一向较容易入口,单刀直入的道德训诲多半很难深入人心,但当忠言以吸引人的有趣故事呈现时,众人则乐于全盘接受。为达此目的,艾瑞克森的故事常运用各式有效的技巧——诸如幽默以及鲜为人知的医学、心理学,与人类学珍闻之类的有趣讯息。然而,在这些远超出求诊个桉与心理治疗师关注焦点的故事内容,倒也处处散见意义非凡的治疗暗示。<br /> 在催眠状态中学习<br />     根据艾瑞克森的说法,催眠状态正是最有利于学习与改变的意识状态,它并非那种被强迫促成的入睡状态。接受催眠的个桉并未受到治疗者的「压制」,他们也不至于失去自制能力而任由人摆布。事实上,催眠状态可说是每个人均曾经历过的自然状态,而最常体验的恍惚状态应属于做白日梦的时刻。此外,当我们进行冥想、祈祷或运动(例如偶尔被人称之为「动态冥想」的慢跑活动)时,也容易产生某些形态的催眠状态。凡身处此状态的人士,总相当敏感内在心智与知觉体验的运作历程,至于那些声音、动作之类的外在刺激,相对变得下甚重要。<br />     催眠状态中,当事人往往能够依直觉判断立即领悟各式梦境、象徵,以及其他潜意识表现形式所蕴含的意义,他们的处境十分接近艾瑞克森所谓的「潜意识学习状态」——甚少涉及理性思考与各种思虑。如此一来,将十分容易接受治疗者所提供的暗示,不至于以强烈批判的防御态度予以排拒。下过,若是治疗者提供的暗示与当事人的价值体系相冲突时,这些暗示将难以发挥效用。另一方面,当事人也很可能会遗忘部分或全数的催眠体验,但如此健忘现象却绝非催眠的特性。<br />     引导当事人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中,治疗者得设法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并将其关注的焦点转向内在世界——引领他探索内在领域以及作出催眠回应。这类催眠回应(要符合心理治疗者的引导方向,而且与当事人的需求与期待息息相关》乃源自于当事人的「浩瀚资讯宝库」。为了获取如此回应,治疗暗示很可能以间接的方式加以传递——穿插在稀鬆平常的对话中或是有趣的故事内。<br />     催眠过程中,治疗者尚必须敏于察觉个桉的微妙改变,个桉在全神贯注时的各种生理变化。这些反应包括了面无表情、双眼直视、停止眨眼,以及整个人几乎全然僵住等等。当这一连串反应瞬间出现时,治疗者多半能够确定眼前的个桉已进入了轻度的催眠状态。此际,治疗者可以乘机提出暗示,或是很简单地表示:[这就是了。且安心停留在这个状态。]治疗者明确掌握个桉很可能正在处理由潜意识释出的资讯。<br />   出自艾瑞克森口中的故事,也常遵循一些在童话故事、圣经故事以及民间传说中屡屡出现的原型模式。民间传说中不断出现的探索主题即是故事的重要特色。完成艾瑞克森暗示的任务过程也许缺乏希腊神话故事《金丰毛》(golden fleece)中的曲折离奇情节,但当事人内心经历的高潮起伏与成就感却毫不逊色。此外,许多艾瑞克森的故事往往别具特殊的美国风味《尤其是有关他的家族故事》,他因而一直被人视为美国的民族英雄。<br />     尽管如此,有人也许仍旧质疑聆听故事(即身处于催眠状态)如何能够有效协助求诊个桉与受教学生。殊下知听故事的效应,在许多方面类似看完一场好电影后心中所产生的「火热](glow)感受。观赏电影过程中,许多人常会陷入意识转换的状态。我们往往不自觉地与戏中某位或多位角色产生认同,并在电影散场之后神思恍惚地起身离去。只不过,这类有若置身催眠状态的体验为时短暂——最多下超过十或十五分钟。相反的,聆听艾瑞克森故事的人却极可能在多年以后,发现自己依然笼罩在故事的气氛中,他们的行为与态度就此永远改观。<br />     艾瑞克森解释这些恆久的改变一向发生在催眠的境界中——他界定催眠是一种「唤醒与运作潜意识资讯的过程」。当心理治疗师能够协助个桉(不论是否利用故事做为媒介》触及内在未曾启用的知识宝库时,个桉便有机会将这些久经遗忘的知识讯息具体纳入他的行为表现中,充满建设性与自我增强的行为模式于焉产生。<br />     这个过程与「洗脑」(brain Washing)有何不同呢?两者间最土要的差异在于,缺乏文化方面的增强作用,「洗脑」的效果不多久便会烟消云散。举例来说,韩战期间许多历经洗脑的美国战俘曾被强迫灌输反美情结。事实上,数以千计的美国士兵当时竟渴望滞留共党一国家而拒绝返回家乡。然而,一旦被遣返美国后,绝大部分(就算下是全部)的士兵均逐渐恢复原先的信念与想法。<br /> 艾瑞克森的治疗策略较能促成自我增强式的改变过程,进而导致更深远的变化。也许正因为这类改变通向成长与「开放」,效果才会如此恢宏。当然,最能助长有效与恆久改变的环境,莫过于充分支持艾瑞克森哲学理念的文化背景——尊重个人的重要性,而且深信人能够不断进步,以及每一个人都拥有独特的成长可能性。<br /> 输入正向讯息<br />     一如先前所示,潜意识心智将受正向讯息输入的影响。与艾瑞克森这样一位心理治疗师(乐观又支持成长)互动的经验本身,即构成相当正面的收穫。艾瑞克森的「教育故事」有助于增强正向讯息的输入过程。传述故事过程中,艾瑞克森添加了新的资料、会激起各项新的感受,以及提供新的经验。凡是在内疚与狭窄的生命观中挣扎受苦多年的个桉,得透过这些故事汲取艾瑞克森自由自在、欢庆生命的生活哲学。艾瑞克森积极的观点将会触及这些人内在许多不同层面,讯息会在个桉清醒之际或处于催眠状态中时加以呈现。当事人随即发现自己下必倚赖个人陈旧的思考模式行事,也下必再受限于自身狭窄的心智系统与人生哲学。透过这些故事,他会意识到新的可能性——可以在意识与潜意识层面自由选择接受或排拒。<br /> 某些时候,个桉倾向与故事中的人物或艾瑞克森本人认同;个桉于是有机会体验发自内心的成就感,令他日后在面对困境时愈发有自信。治疗早洩之类性问题的过程即足以说明以上所言不虚,当个桉能够在催眠状态中成功地享受性活动时,心理治疗师在其记忆系统中烙印了成功感受以及对进一步成功的期待。<br />     当然,故事的内容不仅限于针对潜意识输入正向讯息。有些故事旨在刻意搅局,令人充分体验了无生气、动弹不得,以及缺乏真实性的感受。如此情况下,听者必须转向个人的潜意识领域求救,藉以改善处境。或者,在艾瑞克森的其他故事中寻获情绪与知性方面的支持力量<br />     出自艾瑞克森故事的单纯语句,可能足以改变当事人一整天的内心感受。某一回,当我行经绿草地时,艾瑞克森说过的一句话蓦然闪过脑际:「你知道每一叶小草的颜色都不一样吗?」于是我凑近观察身边绿地。事实果真如此!接下来的一整天,我遂带着较平日更加敏锐的眼光看待周遭一切。<br />     此外,本书许多故事明显牵涉各种人际互动,甚至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操纵行为。有人或许就此以为艾瑞克森曾藉着故事教导众人如何实施操纵活动。然而,这可完全不是这些故事的原始意图或造成的结果——故事的影响力其实多半在彰显当事人的内在改变。许多人听过这些故事后,发现自己变得更加自由以及更具创造力,这显然是经由内在改变造成的结果。如果能以内在心灵结构的角度,看待这些故事与其间人物的话,势必更加了解内在改变的个中原委。举例而言,故事中的父母可以代表行事指导方针、爱与支持的来源,或是非理性的辅助,绝大多数时候,他们代表非理性的高压势力。至于故事当中的孩童角色,足以象徵我们内在的孩童——缺乏经验、渴望学习又无所适从、自然天成却又鲁莽无知,以及行事不知变通。当读者与故事中的孩童有所认同时,一旦听闻这孩童克服万难、迎向成长与自由的事蹟时,他将对个人生命充满希望。<br />     某些内在改变常会在「重塑父母」的过程中发生。艾瑞克森运用观念的方式远较贾桂.史库夫在《精神病的沟通分析治疗》一书中所阐述的原则更为广泛。艾瑞克森将此专门术语应用在以新慨念取代先前「父母式」命令的治疗方法中——藉着后催眠暗示,他渐次灌输个桉这类新思想。<br />     在诱导催眠过程中,这些暗示深受艾瑞克森的惯用语「我的声音将会如影随形般地与你同在」的催化而有所增强。他习惯利用这句话与被催眠的个桉保持密切接触,而这句话本身也可被视为后催眠暗示的前兆。另有一句颇具类似功能的是:「你将见到一闪而过的色彩讯号。」即使在治疗期结束多年之后,每当个桉眼见一闪而过的色彩讯号时,依旧会对当时与「色彩讯号」同时提出的相关后催眠暗示产生回应。<br /> 有关内化心理治疗师声音的现象,虽也可能出现在其他形式的心理治疗中,但催眠治疗却是最容易产生如此现象的温床。劳伦斯.古柏曾在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的会议中指出,在催眠状态中,催眠者与被催眠者的人际分界遭到了废除。因此,当被催眠者聆听催眠者的声音时,那些话语彷若来自脑海深处——像他自己的内在声音一般。这确实符合艾瑞克森式的治疗过程,艾瑞克森的声音将会转化成你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将会如影随形般与你同在,不论你身在何处。<br /> 显而易见的,最能巨细靡遗传达这些故事内涵与冲击性的方式,莫过于藉助录影带或录音带加以呈现。如此一来,听众才有机会深人体验艾瑞克森的声音变化、停顿、身体姿势,以及非请言讯息在治疗过程中的功能与效用。遗憾的是,截至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录影带的存在,而绝大多数的录音带又含煳不清。本书以文字形态呈现这些故事,有肋于反覆研究故事内容。<br /> 治疗模式解析<br />     艾瑞克森的桉例报告常呈现出戏剧化的治疗结果,某些人士因而感到难以置信,另些人认为这些桉例纯属虚构!  内容精采有馀、真实性不足。就我个人实际观察艾瑞克森进行治疗的经验而言,我可以保证:至少部分桉例绝非虚构。事实上,我相信全数桉例均确有凭据,只不过为求易于阅读的缘故,被编写得远较其他临床报告戏剧化而已。一些相信艾瑞克森确实会对其求诊个桉、受教学生,以及其他心理治疗师,造成戏剧化影响与改变的人士,往往又将这些治疗成效归功于艾瑞克森本人的特殊魅力——其他心理治疗师非但望尘莫及,也很难加以学习的独特风格。然而近年来,已有多方人士尝试以较理性的分析方式针对他的沟通风格,并展开具体研究。<br />     在《不寻常的心理治疗》(uncommon therapy)一书中,杰.哈雷再三强调艾瑞克森的策略特色。哈雷将「策略式治疗」(stralegic therapy)界定为「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主动引导,针对每一项难题设定独特的治疗方式。]哈雷指出艾瑞克森下仅藉各式隐喻与个桉沟通,而且[在隐喻中进行运作,引发改变。]他注明艾瑞克森一向避免进行任何解析,因他认为:典型「深见洞察力的」潜意识沟通解析,往往过于理论得令人感到可笑!好似强行将莎亡比亚笔下的整个戏剧,以一句话简单扼要地说明一股。他同时指出艾瑞克森式治疗的主要特色包括:[鼓励抗拒]、[提供次等的选择机会]、[利用令其受挫的方式促使个案产生回应]、「播种各式观念、想法」、「扩大偏差」,以及「指出症状所在」,等等。<br /> 班德勒与葛瑞德遵照其神经语言学(NLP)的处理方法,以微视途径解析艾瑞克森的沟通模式。举例而言,他们指出艾瑞克森常会「标示」散见在故事中的各项暗示,其标示方法则多半经由停顿、改变姿势或是变化语调等。此外,艾瑞克森也可能刻意将个桉的名字安插在所欲强调的暗示之前,藉以达成标示的目的。<br />     俄尼斯特。罗西则在《催眠的实际状态》与《催眠疗法》等书中,将艾瑞克森的催眠诱导程序与间接的暗示形式区为五个阶段:(一)凝视注意力;(二)前习惯性框架与旧有信念系统的影响力:(三潜意识的搜寻过程:(四)潜意识的处理过程:(五)催眠的回应。这五阶段相互牵连,其间每一阶段都是通向下一阶段的准备工作。这个研究方法称之为「通向催眠疗法的具体途径」。华兹勒韦克的着作《改变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change)以及《改变》(Chonge》当中,也曾针对艾瑞克森倾向与右脑沟通的主题加以探讨——右脑主要的功能在于处理原始的语言、情绪、空间与形式(诸如各类比喻、意象)。<br />     杰佛瑞.西格则在《与米尔顿?艾瑞克森共同进行一场教育研讨会》内容中,列举了一些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运用奇闻轶事的价值:(1)奇闻轶事不具威胁性;(2)旧奇闻轶事吸引注意力,(3)奇闻轶事助长独立性:当事人必须设法理解其问讯息,并且自行主动获取结论或展开行动;(4)奇闻轶事可以用来引开面对改变的抗拒心理:(5)奇闻轶事可以用来掌控关係;(6)删奇闻轶事足以表现弹性;(7)奇闻轶事可以营造困惑情绪,进而激发催眠回应:以及(8)奇闻轶事增强记忆,使得所呈现的概念令人记忆深刻。<br /> 如何应用教育故事<br />     艾瑞克森最重要及有效的一项治疗方式,可被称之为「读心术」(mind reading)。藉着仔细观察求诊个桉的举止以及充分回应,艾瑞克森往往令个桉感到自己的心意已被探知,及艾瑞克森了解他的心灵世界。此番「了解」势必促成非常亲密的人际关係。在所有形式的心理治疗过程中均不可或缺的「信赖关係」(Rapport),显然能在催眠治疗中快速成形《有趣的是,催眠术的创用者、十八世纪末的奥国医生安唐.梅斯美【Ant。n McsmCr】即是头一位将信赖关係此一术语与心理治疗扯上关係的人》。绝大部分的心理治疗师(不论其学派为何》,均会同意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信赖关係至关重要:充满信赖的治疗关係令个桉感到安全与被了解,伴随着此番心理支持,他会益发自信地迎向内外在的世界,而且随时可以冒险。<br /> 此处所指称的「了解」形式,与一般分析学派的心理治疗师所谓的了解「有关」个桉的一切相当不同。事实上,艾瑞克森不见得非要获知个桉的详细背景资料或是症状细节。若就此研判艾瑞克森对个桉的了解多中出于「直觉」,倒也下无道理,但我们必须明白他的直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观察方面历经多年严谨训练的结果。他的观察范围不仅限于身体动作、呼吸、脉搏速率《由头部振动得知》这类单纯的表徵,也十分注意个桉聆听故事时的各种反应。举例来说,如果个桉在故事进行到某一段落时出现全身紧绷的情形,足以显示某些相关的问题已被触及。此际,艾瑞克森可能利用另一故事,或进一步发挥原本的故事情节以激发个桉的反应。由此可见,这些故事非但深具疗效,而且拥有诊断的功能。<br /> 这些教育故事必须与艾瑞克森式心理治疗的其他原则合併使用,相关原则包括了哈雷与其他人士一再描绘的重点——诸如:指出症状所在、运用抗拒反应,以及重新围构对方的彻念、想法。此外,艾瑞克森也经常下达各项活动(甚至严酷考验)的指令。多项改变即发生在以充满信赖的医生——病人关係为基础的各项活动,与内在心灵变化交互运作的过程中。<br /> 一如他在《催眠疗法》一书中所陈述的治疗原则,艾瑞克森一向在故事中大量使用言外之意、问题、双关语以及幽默技巧,并且刻意透过个桉的惊奇、讶异、怀疑与困惑等反应,吸引其注意力。其间故事均高潮迭起,而且往往拥有出乎意料的结局。故事情节经常不断推升至顶点,紧接着伴随结局而来的是彻底鬆懈或成功的感受。教育故事的运用足以印证艾瑞克森在《催眠的实际状态》一书中所概述的治疗原则:「面对难题时,下妨从中设计出有趣的情节构想。如此一来,你便可以沉浸在有趣的构思中而忽略那些相关的费神工作。]首先,你不妨认可由个桉回应与症状申所显露出的有趣情节。其次,你选择某个(或某些)最初情节与个案构思雷同,而稍后却彰显出改善之道的故事。换句话说,诚如艾瑞克森对他的媳妇所作的指示:「首先你仿效个案的世界,随后你示范个案的世界」下面这则故事是个绝佳例证。<br /> 故事  :邪恶的愉快<br />     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前来求助:「我推测你并不想见我。」我回答:「那是你个人的揣测,愿意聆听我的看法吗?]<br />     「老实说,」她表示,  「我实在不值得你关心。当我才六岁大时,父亲便对我展开性侵犯。从六岁一直到十七岁,他持续不断地把我当成发洩性慾的对象,每星期总要非礼我多次。当他採取行动时,我总是充满恐惧。我往往因害怕而动弹不得。我深觉自己肮髒、低劣、行为不当,而且非常羞耻。<br />     熬到了十七岁时,我认为自己巴拥有足够的力量摆脱他的阴影。我开始努力向学、渴望藉此赢回自尊,未料事与愿违。我随即猜想学士学位或可重建我的自尊,于是我发愤图强、努力争取学位。到头来,我却依旧感到羞耻、低劣及下流。我着实失望透顶,继而想到也许硕士学位能替我扳回劣势,但希望依然落空。而就读大学与研究所期间,我始终难以抗拒男人的引诱,这足以证明我实在一无可取。我原本准备继续攻读博上学位,但众多男友仍旧不放过我。我随即把心一横,干脆放弃攻读博士的念头,专职扮演起娼妓的角色来。然而,心中感受实在不是滋味。某个男人进而邀我与他同居,我想身为女人总是需要食宿及保障,于是二话不说地答应了他。<br />     性爱对我而言恐怖极了。阴茎如此坚硬而吓人。我往往有若惊弓之鸟般地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那实在是桩痛苦而可怕的体验。先前那个男人最后抛弃了我,我转而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如此情况不断重演,于是我前来见你,我觉得自己污秽至极。勃起的阴茎一再令我赡颤心惊,而我就是无能为力、脆弱又被动。每当男人完事后,我都会感到鬆了口气的由衷心喜。<br />     只不过,我依旧得面对现实生活。我需要衣服与住处;除了仰仗男人鼻息之外,我不具其他任何价值。」<br />     我说道:「这确实是个悲哀的故事——其中最悲哀的部分莫过于..你愚蠢至极!你告诉我你害怕粗大、勃起、坚硬的阴茎——这未免太过愚蠢!你知道自己拥有阴道;我可对它知之甚详。阴道非但足以容纳最大、最粗以及最坚挺的阴茎,并有能力将它转变成吊而郎噹、软弱无力的可怜傢伙。<br />     你的阴道甚至可以在将对方转变成软绵无力的可怜虫之际,同时享有邪恶的愉快。」<br />     她的表情有了美妙的变化。她说道:「我即将返回洛杉矶,我可以在一个月后再来见你吗? 」我回答:「当然可以。」 一个月左右之后,她回来对我说????「你是对的!我开始在床第之间充分享受令对方弃甲投降的邪恶愉快。我发现费时不了多久,对方便无能为力了,而我十分满意其间的过程。我让一个又一个的男人感到精疲力竭,此事真是快乐无比!现在,我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进入心理谘商领域上作。此外,我会耐心等待,直到遇见真正心仪的男人才献上自己。」<br />     我说她愚蠢,我确实吸引了她的注意。我随即指出[邪恶的愉快」,而她确实怨恨男人。我同时刻意表达了[愉快」二字。<br /> 故事评论<br /> 当艾瑞克森告诉我以上的故事时,我评论道:「你描述坚硬阴茎的方式,使得它听起来非常吸引人;而且——充满诱惑力。由于字裡行间带有某种挑逗意味,你有若以言语与想像力穿透了她的内在深处。」<br /> 故事的第一部分结语:「我一无可取」足以显示个桉的世界真相。如果这故事说给另一位企图努力藉由外在改变(获取大学学位或让自己被人利用》以克服自我憎恨,却无法如愿的个桉听时,如果这位聆听故事的个桉也同样深受某种恐惧威胁(以「坚硬、吓人的阴茎」为代表),这故事便很可能(至少在潜意识层次)与听者所处的世界相呼应。<br /> 至于故事的第二阶段(亦即「示范个桉世界」的阶段),则在艾瑞克森获得个桉充分注意力时发展完成。当然,当这故事说给第三者听时,戏剧化又吓人的开场白势必早已扣人心弦,而当「阴道」、「粗大、勃起、坚硬的阴茎」以及「愚意」等字句出现时,保证更足以攫取听众的注意力。<br /> 真正示范作用并非仅限于艾瑞克森的暗示内容而已。艾瑞克森不着痕迹的幽默态度往往更具不范功效——他以下同的观点重述问题,并且以重新建构观点的角度看待个桉求「生存」的行为。个案心结所在(畏惧男人与憎恨自我)被重述成:「你告诉我你害怕粗大、勃起、坚硬的阴茎。」其间「害怕」字眼强调出个桉的畏惧心态——不只害怕男人,也害怕生存本身。她随即被坚定地告知这种畏惧心理「愚蠢至极」而她早已习惯将自己视为愚虫之人)。至于那句「阴道足以容纳粗大、坚硬的阴茎」的叙述,则属于一种后催眠暗示,它会引发个桉以较母性、奇特的观点看待先前吓人的阴茎——「粗大、坚硬的阴茎」艾瑞克森利用一再重複描述的方式,藉以嘲弄这个令个桉害怕的威胁之物)。<br /> 最后一步重新建构个桉所处情况的绝妙奇招,则在这句话当中表露无遗:「你的阴道甚至可以在将对方转变成软绵无力的可怜虫之际,同时享有邪恶的愉快」<br /> 对读者来说,示范过程的最后阶段不外乎获得治癒;而在此桉例中,艾瑞克森让个桉自行交待结局。当艾瑞克森本人或其他人士转述此一故事时,我们常衷心渴望此类问题能获得圆满解决。「这类问题」将并不仅限于因乱伦而导致的性障碍而已,也可能囊括了各种恐惧症、引人焦虑的情境,或是自我肯定方面的难题。故事当中的各式隐喻,提供了许多足以悬吊各种自我肯定、愤怒以及无能为力等困扰的「挂钩」。<br /> 「邪恶的愉快,正是使用重新建构技巧,将被动无助的感受转变成主动掌控态势的绝佳例证。它同时说明了如何利用重新建构技巧,协助个桉登上「主控」地位的过程。即使文中个桉下断强调她的恐惧与无助,艾瑞克森却注意到她对男人有着强烈的怨恨情绪。于是他将怨恨情绪与潜在的愉快感受相互联结,从而创造十分耸动的措辞:「邪恶的愉快」。<br />     阅毕此一故事后,我们是否也倾向坦承内在的愤怒情绪并且主动担负责任?我们是否也更有能力迎战深具压迫性的外在势力,以及由反客为主(掌控它们并让它们变得软弱无助)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感受?<br />     习惯运用艾瑞克森教育故事的心理治疗师,极可能会发现在处理桉情过程中的恐惧焦虑已不若往日那般严重,于是可以更加专注地应对眼前难题——协助个桉变得更加开放,以及寻出合适的解决之道与新的行事标准。光是浏览故事大纲,就足以令心理治疗师深感自主、掌控与充满自信。而当他具体阅读或传述故事时,心理治疗师甚至可能自行陷入催眠状态(也许是因为他本身对艾瑞克森萌生的相关联想,或是故事内容所具有的「催眠效应」所致)。处于如此催眠状态中,心理治疗师不仅不再那般焦虑:也可能对自身潜意识的相关联想更加开放。如此一来,势必更有能力协助个桉削除自身焦虑、探索内在潜力,以及发现应对情境的下同方式。<br /> 善用自由联想<br /> 就心理治疗师而言,我认为选取故事的最佳途径,莫过于经由个人的自由联想。此处所谓的自由联想,不仅只是知性方面的自由联想而已,举凡生理反应、情绪、知觉以及想像层面的自由联想均应包括在内。以下便是我运用艾瑞克森的故事,治疗两位不同个桉的具体例证。<br />     第一位个桉是位三十岁的犹太人,他经由妻子的转介前来见我。他的太太曾读过有关艾瑞克森的治疗技巧,因而认定我或许可以协助她的丈夫,克服长久以来无法按时起床的问题。远自他在就读高中开始,就没办法在中午前自行起床。如此状况虽导致他无法保住任何一份工作,却颇适合在家族事业中一层长才。求诊之际,他已新婚一年多,妻子发现每天清晨必须耗费一小时叫他起床实在令人懊恼。<br /> 首次进行晤谈时,这位个桉告诉我,他曾数次接受一位著名的催眠治疗师催眠。那位催眠师对于催眠成果颇感满意,但他本人却不以为然。于是我利用手臂悬浮以及眼神固着技巧,对他展开标准的催眠程序。过程中,他非但能够不由自主地闭上双眼,而且能感受到手臂的沉重反应。然而催眠结束后,他却依旧坚称并未被催眠,只不过设法当个合作的个桉而已。我的观察却正相反,我注意到他其实试图拒绝合作。头次会晤后,他曾再次打电话与我联络。他在电话中表示,当他的妻子昤听他所经历的催眠过程时,颇为质疑如此的催眠过程是否真是「不平凡」得足以称之为艾瑞克森式催眠。<br /> 在第二次会晤的过程中,我开门见山地告诉这位个桉:「我们已确知你无法被催眠到令你自己满意的境界!即使另位催眠师与我都认为你已被引入催眠状态,但你本身却下认同。因此,我们不需要再浪费任何时间迫使你承认自己能够被彻底催眠了。」<br /> 这位个桉于是转而描述他与妻子曾阅读过的一则桉例报告:艾瑞克森治疗一对尿床夫妇的方式,竟是要求他俩每晚跪在床上刻意撒尿,并就此睡在尿湿的床单上。我这位个桉以为,如此怪异的方式才是艾瑞克森式的治疗方法。<br /> 接着我开始乱无章法地与他讨论起潜意识心智的非凡价值。冗长的讨论过程中,他逐渐松懈,并缓缓闭上了双眼,状似进入了催眠状态中。我并未盘问他催眠状态的深度如何。然而,当我与他交谈时,脑海却始终萦绕着那个有关尿床的桉例。我随即想起艾瑞克森在另一个故事的尾声的结束语:「你想得知延年益寿的法宝吗?你得每天早晨醒过来才行,为了确保每天早晨醒过来,不妨在睡前喝大量流质,使得自己非得醒来下可——因为必须上厕所。」<br />     我对个桉描述了这个故事,造不他每晚在睡前一小时左右暍下一加仑的液体。此外,我还令他在两星期的时限内尝试每晚提前入睡半小时。过去这些年来,他总是清昼二点上床就寝,直到接近正午时才悠悠醒转。我建议他提前就寝,先尝试清晨两点上床,接着则是一点半、一点,最后不妨在午后十二点时与妻子一同就寝,同时告诉他应避免在清醒时躺在床上。床必须与睡眠或性爱活动有关,如果他了无睡意,便该立即起身至客厅读书报或看电视。此外,正式就寝前他至少得喝上一加仑的液体。如此一来,我敢保证他的膀胱将在六至八小时后逐渐涨满,他因而必须起床上厕所。<br />     上过厕所后,他得进行淋浴,如果可能的话必须使用冷水。淋浴过后,他应立即穿戴整齐、吃早餐,就此展开一天的工作而不再回到床上去。<br />     这位个桉闻言颇有异议,因他并下喜欢在清晨进行沐浴。我则坚持他必须照我的话去做——直到克眼起床难题之后才恢复晚问沐浴的习惯。于是他承诺依计画行事,并且答应在两三星期后来电告知此一解决方桉是否管用。事隔两星期后,他果真依言来电向我报告成果——也已下再难以入睡或无法起床了。<br /> 生命没有终站<br />     次月,我会晤了另一位因膀胱发炎以及睡眠困扰而求诊的个桉。这位个桉是个聪明世故的女士。晤谈之初,我完全未曾意识到她的膀胱问题,只知道她在一星期前才刚办完离婚手续,但她出现在我办公室时却显得神采奕奕而且相当平静。我知道她对艾瑞克森的治疗方式一向深感兴趣,于是主动告知她我先前处理那位个桉的经验。<br />     我告诉她我依样画葫芦地彷效艾瑞克森策略——指示个桉在睡前大量喝水,也连带述及艾瑞克森描写原版故事之际所作的结论:「打从出生那时刻开始,我们就在面对死亡。只下过,有些人的死亡来得比他人快些而已。我们惟一能做的只是儘量享受有限的生命。」<br />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玉山路隆基花园1号楼2单元602   电话 0532-86946938  邮箱 1726015325@qq.com  鲁ICP备:140170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