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阅读
真正的利他主义
2015-03-14    青岛若水心里咨询有限公司

      那些挽救他人生命的英雄,那些平日里的献血者,那维和部队的志愿者们,他们所做的一切,是出于毫无私的关心他人的终极目标,还是也混有其他动机?或者他的终极目标干脆就是简单的要自我获利,比如获得奖赏、避免惩罚和愧疚,以及缓解压力?


     有一次,亚伯拉罕·林肯在马车上和另一名乘客讨论起利他主义这个哲学问题。林肯认为,自私能引发所有的善行。


     就在这时他听到一声母猪的哀嚎——她的小猪掉进一片水塘快要淹死了。林肯让马车停下来,他跳下车跑回去,把小猪就了上来。他回到马车后,同伴问道:“嗯,亚伯,刚才的小事中,自私在哪儿呢?”“当然在,就是保佑灵魂啊。爱德华,这正是自私的本质!如果我刚才径直走过,扔下痛苦的在担心其孩子的母猪不管,我就一整天不会得到心灵的宁静。我刚才救小猪只不过是为了安心,你难道不明白吗?”直到最近,心理学家仍支持林肯的观点。


     然而,心理学家巴特森的理论为,我们帮助别人的意愿同时受利己和无私的考虑的影响。因某人不幸而感到的痛苦既能驱使我们逃离这种情境,也能驱使我们提供帮助,从而解除我们的痛苦。


      巴特森和他的同事认为,特别是当我们感到我们与某人有所关联时,我们就会产生共情。爱护子女的家长会因孩子痛苦而痛苦,因孩子高兴而高兴——这就是那些虐待儿童的人和残忍的罪犯所没有的共情。我们还会对那些我们认同的人共情。1997年9月,很多人都为英国皇妃黛安娜的去世,以及她的失去母亲的儿子而落泪,虽然这些人从来没有接近过戴安娜,但他们认为通过各种报章杂志里的文章已经很了解她了。


     所有的人都承认,一些帮助行为明显是利己的,一些是隐蔽利己的。是否存在第三种形式的帮助行为——只为了增加他人福利的真正的利他行为?


      在做了25个考察利己主义和利他的共情实验之后,巴特森和其他一些研究者们  指出,人们有时候确实关注别人的福利,而不关注自己的福利。巴特森,这个昔日学习哲学和神学的学生,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开始他的研究的:“如果能够确定人们对他人的关心是真诚的,而不是利己的隐蔽形式,那么我们就能够对人性的这一根本问题做出新的解释”

 

      20年后,他相信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真正的“由共情导致的利他主义确实是人性的一部分”巴特森还指出,他所做的研究使人们产生了新的希望,即通过共情能够改善大众对弱势人群——包括艾滋病患者、流浪者、坐牢者和其他少数群体的态度。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玉山路隆基花园1号楼2单元602   电话 0532-86946938  邮箱 1726015325@qq.com  鲁ICP备:140170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