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阅读
这里又不考,学这个干什么
2015-03-24    青岛若水心里咨询有限公司

 

 

      这个又不考,学这个干什么?读大学的时候,唯一对于我们有杀伤力的就是考试了。因为可能会挂,是挺丢脸的一件事。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依靠,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划重点。 而且,我们更希望老师给我们划的重点范围越小越好,恨不能直接给试卷呢。于是,上课出勤率最高的时候,便是最后一堂课了。现在回忆起来,其实书上还是很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是,当时考虑的更多的是,这个又不考,学这个干什么?等到考试过了以后,再学习也不迟。可是考试结束后,书就永远的离开了我。


       有一个独居的老人,楼下经常有孩子唱歌,很难听,打扰了自己休息,老人希望小孩不要唱歌了。有一天,老人找到小孩说,今天你唱的很好,我很喜欢,给你5块钱,作为奖励。小孩非常的高兴。第二天,第三天都是如此,过了一个星期以后,老人跟小孩说,最近唱的不太好了,就给你3块吧。小孩虽然有一点不高兴,还是勉强接受了。就这样又过了一星期。老人又跟小孩说,最近唱的越来越不好了,及给你1块吧。小孩非常的不高兴。就这又样过了一星期,老人又对小孩说,最近唱的太差,不给你钱了。小孩非常生气,想的是,你不给我钱了,我再也不给你唱歌了。于是,楼下安静了。在学习的时候,我就成了那个拿钱的小孩。却很少会意识到,我本来就是喜欢唱歌的。


      看到一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本书有什么用么。读完了以后,能帮助我成就多大?在目标的指引下,我的读书选择狭隘了很多。我更多的会选择在有限的时间内,读能够让我觉得有用的书,而不是我想看的书,突然意识到,我最近读书侧重于专业类书籍,其他的书籍,在选择要读的时候,会想,等把专业类的书先读完了以后再读吧,于是就一放再放,成了摆设。诚然,当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我专业书籍上,那么我在专业道路上的成长便会极快的。最极端化的方式便是,非助于目标的行为都是无益的,甚至是可耻的。非助于目标的行为,都是被抛弃的。甚至于如果做无益于目标的行为,会因为可耻而焦虑。于是,我就会成了一个只为了冲向目标的奔跑者,我的眼中只有终点。目标的设置,我们的行为更具有针对性,最终利于目标的快速达成。


       在目标的引导下,我们就可以成为了只为了实现目标的机器人。除了目标以为,我们不能有其他任何想法。虽然这个一个极端,可是当无益的行为引发焦虑的时候,这种极端化就开始显现了。作为经济人的基本假设,我们希望用最小的代价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殊不知,经济利益最大化到什么程度我们都是未知的。于是,我们就开始了全民焦虑。没有完成工作目标焦虑,等车焦虑,没买上房子焦虑,没有升职加薪焦虑,为了缓解焦虑,,畅销书永远是各种速成书籍,我们永远在寻找做事的捷径,又开始为了寻找捷径而焦虑。无论手机功能如何强大,我们永远不满足。升级换代,在各个行业中已屡见不鲜。我们不断的奔跑着,尽管最初可能有目标,大部分时间早就忘了。为了提醒,于是各种成功学的课程铺天盖地了。


        多问几个为什么,才好。

                                           

                                                青岛若水心理公司 心理咨询师祝晓 著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玉山路隆基花园1号楼2单元602   电话 0532-86946938  邮箱 1726015325@qq.com  鲁ICP备:140170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