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平常禅,与孩子相处中,不妨来点“禅意”,让爱在关系中流动,真实,直面自我,活在当下,你会收获融洽、和谐的家庭关系。
先申明一下,我们所说的禅,可不是让你拿着护照跑到遥远的国度去修行,我们只是想把禅宗中的一些智慧借鉴到亲子关系中去。尽管禅和父母,两个元素几乎是矛盾的,禅学的世界和当今父母的日常生活也差了十万八千里。由于生活就是一场计时赛跑,充满了压力和负罪感,禅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工具,被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如何做有禅意的父母呢?我们为你归纳了四个步骤:
1.做真实的父母
如果说禅学和心理学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做自己。扮演模范家长,以更美好的形象示人,这些方法都只是暂时的。只有实际行动才能让孩子信服,包括我们的行为、姿态、言语等。禅学不是提倡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是认为人的本性是完美的——让你喜欢现在的自己。
然而,为人父母的负罪感总是来自不能做得更好。在我们头脑中的某一个角落,存在一个完美家长的形象,自己的父母本应该成为的样子。于是,我们往往会寄希望于通过强大的自我来弥补自己的“缺点”。
家长的这种烦恼,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危险,是孩子从未面对过的“陷阱”。接受自己的情绪,而不要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塑造孩子的人格。发觉真实,是对自己与他人的善意。
2.接受孩子的一切
真正的禅学,绝不允许假装淡定,内心的平静不是源自对情绪的控制,而是因为“无牵挂”、“无感”。所以,对孩子的静心,不是指泰然自若地面对所有危机和困难,而是接受他们所有应该被接受的部分:他们的愤怒、指责、赌气;以及不应该被接受的部分:暴力、讹诈、辱骂、威胁等。
作为父母,真正的静心是直面自我,问自己为什么必须大喊才能够得到回应?问什么孩子一句话不说让自己这么恼火?静心能让你远离外界环境的压力和纷扰,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和情绪,树立威信。
但父母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为大多数父母对待自己和伴侣尚且不能如此。但当你希望孩子能从一颗脆弱的小苗长成不畏风雨的大树,这样的修行虽然艰难,却也值得。
3.不带偏见的与孩子相处
“活在当下”是禅学最经典的语句而时间则是冥想的主题之一。
连接当下,连接正在发生的事情,切断烦恼丝。做为家长,过去往往是负罪感的源头,未来,则是焦虑的源头。但在禅学这看来,无论哪种方式,都没有意义和深度。当下才是唯一的现实,只有在当下我们才能有意识的去生活、爱和抉择。
和孩子活在当下,就是没有遗憾和偏见的地跟孩子相处:教会孩子充分享受此时此刻,而不是总后悔做过的事或者对未来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让孩子知道所有的明天都基于今天,做任何事情都要全心投入。
4.“印心”式的联结
禅学中,教导首先是个人体验的传递。
禅父母会格外注意,不会说教,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传达。如果你一天到晚开着电视,怎么还能要求孩子时刻保持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呢?如果你只知道提高嗓门和孩子沟通,他们又怎会对别人轻声细语充满善意呢?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随时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做法。
事实上,父母个人经验的传递是父母与孩子联结的自然部分,是一种超越言语的、“印心”式的微妙联结。父母根本无法避免以身作则,孩子则会潜移默化的认同父母的行为模式。所以,你坐禅,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开始坐禅。
|